-
1007[STG201501] 冯玉军: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本期中国改革系列报告的题目是《国法与教规的关系》,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冯玉军。
引言
宗教和法律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包含了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诸多要素,宗教组织内部的诫律规范(即“教规”)在约束教徒或信众的信仰和行为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它通过权利-义务、权力-责任、惩罚-激励等概念设定和行为指导,以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技术性规定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体现价值共识和公共意志,承载理性精神和文明智慧。在实行依法治国和政教分离原则的现代国家,法律更是管理社会、维持秩序、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的基本规则。由此形成宗教和法律的基本关系是:一方面,国家宪法和法律(即“国法”)适用于社会全体成员和各个方面,具有突出的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效力,任何宗教组织(包括宗教规范)及其活动,都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另一方面,宪法法律要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组织及其活动具有相当的自治性,具有较大的组织活动空间和信仰自主权。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 -
1007[NPE201506] 田野、韩冬临、陈兆源: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基于1982-2013年中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定量研究》,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院田野、韩冬临,国际关系学院陈兆源。
资本全球化大量流动的背景下,对国际投资协调机制的需要日益凸显。作为对其多边机制尝试受挫的替代,双边投资协定成为调节与规范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在国际投资协调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亦成为缔结双边投资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作为协定中承诺将如何被实现的程序性保障,争端解决机制的形式选择被视为双边投资协定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1982至2013年中国签订过的134份双边投资协定为样本进行了计量研究,并进一步区分了中国作为东道国和母国的情况,发现如下相关性及可能存在的内在机制。第一,东道国承诺可信性越高,如法治程度越高、政权持续时间越长,则其缔约成本就越低,东道国越有可能自主地愿意接受向国际仲裁机制的授权。第二,经济形势向好时,东道国政府的国家自主性往往较强,越有可能从国家经济整体利益出发寻求国际公认的授权方式以解决投资争端。第三,如果东道国市场规模较大,东道国政府即使面临来自母国的压力,也有更大的谈判杠杆来抵制母 -
1007[ERS201501] 虞义华、张惠:我国城市化与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的动态关系分析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我国城市化与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的动态关系分析》,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虞义华、经济学院张惠。
在回顾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以及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关系的基础上,本报告通过构建我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PVAR)模型度量了城市化、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电力消费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城市化水平对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弱,而对城镇居民家庭电力消费量的影响较大。(2)到2020年,我国GDP将达到90.6万亿元,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一番的目标。(3)根据模型预测,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为63%,意味着届时将有8.8亿城市人口,即中国将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与此同时,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4)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电为511.3万亿度电,比2010年增长92%,城镇居民生活用电弹性为0.7。 -
1007[NCT201502] 罗来军、朱善利、杨德平、朱启兵:论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论中国低碳发展之路》,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罗来军、朱善利、杨德平、朱启兵。
在今年的两会上,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极其重要的热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那么,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与治理环境污染呢?很显然,低碳发展是最为重要的模式与举措。低碳发展既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使命,又是世界各国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对中国而言,低碳发展既是繁重任务又是战略机遇。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城市低碳建设、低碳技术进步以及低碳生活推广是中国推进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具体探讨中国低碳发展的能源之路、产业之路、城市之路、技术之路以及生活之路,并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客观约束因素,以此科学地构建和获取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
1007[WEP201501] 陈新明、李源正:驻阿美军撤出对中阿关系的影响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驻阿美军撤出对中阿关系的影响》 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陈新明、李源正。
随着驻阿美军撤出,阿富汗局势进入一个新阶段——阿政府须在安全及重建方面承担更多任务与责任,但其政府能力不足以满足这一要求,从而导致阿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增加。这将对中阿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阿关系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中阿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表现为美军撤出使中国参与阿富汗事务更为必要、中阿在安全领域利益交集扩大和解决阿富汗发展问题更加紧迫。中阿关系深入发展也具备历史资产优良、政治互信增强、经贸合作优化、安全合作升温、援助成效显著这五个基础性条件。挑战表现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合作充满变数、人文交流基础狭窄和外部力量牵制掣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为发展中阿关系对中国提出以下建议:从中国对外战略的高度确定对阿政策;通过公共外交促使阿富汗政府和民众深入了解中国对阿新型外交政策和理念;在多边平台上推进中阿安全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框架内把阿富汗作为中外经贸合作的重点和示范;提高对阿援助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
1007[NPE201503] 仝志辉: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比较分析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比较分析》 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仝志辉。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改革目标提出后,构建新型农村土地信托模式成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土地流转量迅速增长、信托法律和制度基础不断取得突破、信托公司业务取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发展更为合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成为一种可能。本报告对我国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和稳妥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政策建议。
基于信托的属性,报告首先分析了信托参与土地流转的正当性和可持续性。本文进而对土地信托的阶段进行了尝试划分,以始于2001 年的浙江省绍兴县试水土地信托作为起点,包括之后的湖南益阳、福建草尾等模式,到2013年10月由专业的中信信托公司拿下第一单土地信托项目开展之前的阶段界定为传统土地信托阶段。中信信托参与土地信托项目之后的阶段称为新型土地信托阶段。同时将政策性银行信托项目和土地银行等归纳为其他土地信托流转模式。在新型土地信托阶段,政府、信托公司、农户、农业经营公司和合作社的热情非常高,中信、北京信托、中粮信托等十余家企业纷纷 -
1007[NPE201505] 王英津:民进党冻结“台独党纲”的政治效能评估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民进党冻结“台独党纲”的政治效能评估》,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
2015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就两岸关系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了与台湾各政党、团体互动交流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九二共识”。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后的基本情势表明,2016年民进党上台执政的可能性增大。未来民共两党能否开启互动交流的大门?成为两岸热议话题之一。事实上,民共两党之间展开互动交流对于双方均具有重要意义,故彼此都有互动交流的愿望,但双方互动的目的有所不同,大陆的目的是通过互动交流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信,为未来和平统一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而民进党的目的则是通过互动交流来赢得岛内民众的信任,进而能上台执政。由于民进党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使得两党互动交流无法进行。为了打开民共互动交流的大门,民进党务实派人士曾提出冻结“台独党纲”主张。该主张相较于民进党以前的“法理台独”主张,无疑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但不宜对其作过高评价,因为冻结“台独党纲”仅仅是暂时中止“台独党纲”,而非终止或放弃“台独党纲”。大陆方面所设定的民共互动交流的前提条件是民进党必须接受“九 -
1007[NPE201504] 欧树军:通过认证的治理:政府间基础信息互联互通的理论基石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通过认证的治理:政府间基础信息互联互通的理论基石》,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欧树军。
所谓“认证”就是在数据与人、物、事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某个数字、编码、代码代表一个人,从而将这个人的身份、财产都相对固定下来,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比其“物理人”更真实、更全面的“数字人”。
当今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大转型,这种大变局催生了人员、财富、物质、技术、知识的大流动,进而正在改变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权力结构。但是,大流动本身及其所带来的种种结构型困境,让大社会变得难以识别,进而难以治理。比如,一部分人在全国不同省份不断流动,身份不固定。另一部分人的财产不清晰,动产不明,甚至连不长腿的不动产都摸不清。房产税、累积财产税、遗产税、遗赠税等财产税严重滞后,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官员财产难以公开。这种缺乏社会事实而导致的模糊不清,扩大了少数人对抗国家权力扩张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供给率和均等化,进而影响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及其中一部分人的政治信任和体制认同。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信息的不对称”及其所导致的“权利或权力的不对称”,不对称可能有 -
1007[SSE201502] 林坚:文化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文化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林坚。
文化治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领域进行治理;二是以文化的方式进行治理。文化既是治理的对象,又是治理的手段和工具。文化治理包含文化管理、文化改革与发展等内容,应纳入社会系统工程的视野,整体观照,系统把握,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统是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要素。文化开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化兴盛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标志。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灵魂。要做到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文化治理方式规范化、文化治理对象分类化、文化治理理念兼容化、文化治理机制系统化。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来说,文化是最深层、影响最为深远、经久不衰的因素。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以文化为载体。目前在文化领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分裂,缺乏整体意识;定位不清,缺乏文化共识;出现某种“文化偏执”;文化泛化;“文化过度”;存在文化混乱。要正确把握文化治理的 -
1007[NCT201501] 张清勇、丰雷:中国征地制度:过程、困境与出路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征地制度:过程、困境与出路》,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张清勇、丰雷。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征地领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征地规模空前。20世纪80、90年代全国年均征地111.7万亩和124.5万亩,2003-2010年均494.3万亩,最近的2011、2012年分别为853.1和776.6万亩。第二个新特点是征地冲突大面积爆发。据统计,因征地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一度占全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程刚,2006)。作为应对,中央2004年建立了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机制,专门设立“农村土地征用专项工作小组”,各级政府都组建了“农村土地征用问题专项工作小组”。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已有研究多从中国偏向经济内容的政绩考核以及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缓解财政困难的角度入手,从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从经营企业转向了经营城市来讨论,却几乎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这些因素最多只构成了地方政府主观上的意愿,而忽略了可行性方面的因素。一些研究指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土地的资本化、二元土地制度的缺陷以及住房市场化改 -
1007[SSE201501] 张云飞、黄顺基:从“维护稳定”到“创造稳定”——中国特色稳定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之道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从“维护稳定”到“创造稳定”——中国特色稳定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之道》,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张云飞和黄顺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展了大量创造性的稳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稳定工作经验,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稳定工作模式。
在现实中,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维稳怪圈”:越是重视社会稳定,越是引发和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2(2014)》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9月底,全国发生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871起。之所以如此,固然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造成的,但是,也与现行的稳定工作模式有很大关系。上述《报告》显示,2/3左右的群体性事件经处理后未再发生反复,但仍有近12%的群体性事件反复2次或2次以上。更有甚者,为了维护稳定,我们达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例如,在公共安全经费中,公安经费所占比例最高。这些问题已充分暴露出了目前稳定工作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亟需改革和创新。
对此,学界进行了诸多反思,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有的学者提出,目前的稳定观是静态稳定观,必须转向动态稳定观。也有的学 -
1007[NPE201501] 葛玉好等:大学生就业存在性别歧视吗?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大学生就业存在性别歧视吗?》,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葛玉好等。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又是大学生就业的热点问题。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性别歧视的途径,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报告通过在国内某大型招聘网站上发布虚拟配对简历的方式,研究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得到的结论是:第一,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同等情况的女性高约42%;第二,学习成绩越好、学历越高的女性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的性别歧视越严重;第三,英语水平较高、有实习经历的女性大学生遭受的性别歧视程度较轻;第四,信息不完全可能是导致女性大学生遭受性别歧视的深层次原因。
综合本报告得到的结果,我们提出的政策建议是:第一,政府应该帮助女性大学生,加快反歧视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加大对违反相关规定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歧视成本。第二,政府还可以考虑出台相关税收减免或其它支持措施,鼓励企业雇佣女性大学生,并逐渐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合理分配国家、个人和企业在女性生育这一社会责任方面 -
1007[NCT201405] 于亢亢、朱信凯等:“乡愁”何处来?“美丽乡村”村民认知和满意度调查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乡愁”何处来?“美丽乡村”村民认知和满意度调查》,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于亢亢、朱信凯等。
本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4年度课题“中国特色美丽乡村创建战略研究”(E08)的阶段性成果。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用了极富诗意的表述,特别是“记得住乡愁”这句话,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论。然而,眷恋故乡和怀乡思归的乡愁从何而来,又如何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却需要更深入的理论探索。本研究从村民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他们对所在乡村环境状况的认知,家乡故土的“乡愁”,以及对当地政府环境政策的评价和满意度,构建“环境质量认知——地方依恋——环境满意度”关系模型。为验证该模型,本研究在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抽样村采取入户调查方法,共回收问卷490份,有效问卷430份,有效率87.76%。通过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环境质量越好,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越依恋这里,因此对环境的满意度也就越高。说明不断提升的乡村环境质量,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厚重的“乡愁”,也让更多村民支持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可以为“记得住乡愁” 的城镇化 -
1007[STG201402] 李丁:中国民众收入分配认知的共识、分歧与变迁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中国民众收入分配认知的共识、分歧与变迁》,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李丁。
本文澄清了与收入分配认知相关的几个概念:实际的不均、认知的不均、认可的不均、以及分配公平感,并利用民众估计的几种典型职业的实得收入(actual income,do earn)与应得收入(ethical income,should earn)建构了三个与收入分配相关的主观认知指标:收入不均认知度,收入不均容忍度,以及分配公平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民众在收入分配认知和态度方面的共识、分歧、变迁进行了描述。基于ISSP2009和CGSS数据的分析和跨国比较表明,尽管我国贫富不均已处于世界前列,但从大局上看,民众并未充分认识到现实存在的收入不均,并且对现实中的不均有很高的容忍度,更未形成极端的不公感。民众虽然有一定的收入均等化诉求,但这种倾向缺乏充分的共识基础。民众在收入分配情况认知和理想的贫富差距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历时比较表明不公感和不均感在中国有增长;国际比较表明中国的情况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公众收入分配认知状态与其他很多国家存在共同之处。 -
1007[NPE201410] 宋扬: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思路分析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思路分析》,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宋扬。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这是否意味着我国户口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本报告认为,如果没有其他政策的有力配合,仅仅取消城乡户口性质的区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型城镇化的问题。那么,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在改革中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改革需要哪些政策支持?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分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方向。
本报告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第二部分提出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指出当前我国哪些公共服务仍然与户籍属性挂钩,说明最近取消城乡户口区别的政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报告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在同一个区域内生活的人们获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与社会待遇,而不受户籍属性的限制,这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 -
1007[ERS201406] 秦萍等:在雾霾中前行_交通污染排放对雾霾的贡献及治理措施探索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在雾霾中前行_交通污染排放对雾霾的贡献及治理措施探索》,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教授秦萍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增长,加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的大气污染情况日益严重。近年来,大规模雾霾现象频发,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世界卫生组织(2010)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由PM2.5造成死亡的人数高达120万,并呈递增趋势发展。就我国雾霾来源来看,交通排放贡献占比达20%以上,而就城市而言,汽车尾气及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率可达近50%。因此,交通管理措施的改善将会对我国城市雾霾的治理起到重要作用。本报告通过系统梳理城市交通对雾霾的影响,全面探究我国机动车对雾霾高贡献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交通以及机动车管理措施。
本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并介绍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和方式;第二部分从雾霾组分构成切入,探讨雾霾与交通的关系,总结我国交通排放对雾霾贡献较高的四个原因:(1)污染控制起步晚,全国平均机动车单车污染物排放因子高于发达国家,(2)车用油品 -
1007[NPE201409] 王英津:香港民主化进程的回顾、现状与走向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香港民主化进程的回顾、现状与走向》,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英津。
在回归前,英国在香港一直推行殖民政治。1980年以前,香港既无政党组织、也无代议机关,更无民主选举。尽管1980年以后,英国为了在回归后延续其在香港利益而推行所谓“政改”,使得港英政治带有了某些民主色彩,但这仅是“小修小补”,并未触及香港政制的基本架构。因此,从总体上说,在回归之前,香港不存在所谓的民主政治。
香港民主化的真正开启是1997年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香港民主政治建设有了巨大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从机构性质来看,民主政治的制度架构得以确立;从行政长官的产生方式来看,民主建设稳步推进;从立法会议员的产生方式来看,民主步伐不断加快。
在香港的民主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香港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加之外部势力的插手,目前香港在民主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或异化现象。这些问题主要有:民主激进主义;民主工具主义;民粹主义;社会撕裂与对抗。香港民主化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或现象, -
1007[ERS201405] 魏楚: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么?__环境管制对工业绩效的影响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么?__环境管制对工业绩效的影响》,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教授魏楚。
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中国这样一个急需破解经济—环境复杂关系的国家,搞清楚我国是否需要环境管制,以及环境管制对经济的影响状况,无疑能够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
传统观点认为,企业绩效与环境质量如同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如果实施环境管制,将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对生产性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得企业的绩效和国际竞争力下降,这一普遍易于接受的观点无疑对环境管制的推动产生了阻碍。波特提出的创新性假说则认为,通过设计良好的环境管制,能够诱导研发并最终实现控制污染和提升绩效的“双赢”。如果波特假说的确存在,那将为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提供一条可行途径。但在波特假说提出二十多年后,学术界仍对此争议不断。
本报告以中国各省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对波特假说进行了实证验证,旨在厘清波特假说的逻辑脉络、对比各方观点之优劣,以及识别未来趋势。此外,基于省际工业部门1990-2011年间的数据 -
1007[NPE201408] 吕冰洋: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构建_寓分权于集权之中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构建:寓分权于集权之中》,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吕冰洋。
政府间财政关系最主要是事权与税权的分配关系,政府间财政间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对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行驶、社会分配等问题均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框架奠定自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目前政府间事权分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间职责不明确,导致各级政府缺位与越位现象并存,妨害了统一市场形成。税权分配存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税收过多依赖对流动性税基征税,纳税人主要是企业,由此促使地方政府倾向为企业而非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刺激了工业投资和产能过剩,并刺激了房地产业畸形发展。
我国下一步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方向是寓分权于集权之中:县级政府适用财政联邦制原则,县以上政府适用财政郡县制原则。具体来说,将财政事权集中在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弱化省级政府的事权、取消地市级政府并废除其事权,达到虚省废市的效果,形成哑铃形分权结构。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县级政府的事权分配方向是:中央财政主要承担与宏观调控、维护统一市场、公平收入分配有关的职能,县级政府主要承担县域内公共服 -
1007[WEP201407] 陈新明:新世纪中俄贸易的发展与前景本期专题报告的题目是《新世纪中俄贸易的发展与前景》,作者是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新明。2013年9月7日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是沿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机遇。2014年7月29日西方因乌克兰危机而联合制裁俄罗斯,制裁涉及能源、军事和金融领域,这对俄罗斯是严峻考验。鉴于中国对俄罗斯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更加积极同中国开展合作以对冲西方制裁。9月11日中俄两国元首在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上达成的共识传递出两国进一步扩大经贸关系的具体规划。中俄贸易关系的发展由此不仅具有双边经贸关系含义,更是地缘政治和全球政治观察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具体数字,分析五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基本结论是:唯有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扩大双边合作领域,才是中俄贸易的真正双赢。这些结论对于判断中俄贸易未来走势、评估其广泛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