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7进入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期的中国经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进入 “新常态”阶段,正处于由要素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全面转变的特定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所面临的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既与中国以往一直所依赖的要素粗放型增长模式密不可分,也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机制体制性阻碍,对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可持续增长所造成的诸多弱化效应密切相关。
-
1107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国内各项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复苏拉动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向好的态势,多项宏观经济指标都趋于改善,名义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回升,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总体实现良好开局。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成功探底回升、风险和压力得到初步释放,同时也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初见成效。
-
1107宏观经济底部反弹迹象全面显现、增长的平衡问题需要关注2017年1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综合GDP增速及其背后的供给和需求力量的变化情况,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态势,以及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变化轨迹,都可以认为我国宏观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已经全面显露。在宏观经济全面触底反弹之际,我们还需要关注已经出现或可能要出现的一些失衡问题。包括:1)固定投资增速超过消费增速可能带来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2)在原有产品结构下的出口扩张可能不利于国内结构调整过程;3)服务贸易逆差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导致经常项目的趋势性恶化,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威胁;4)伴随外汇储备下降的是我国对外资产结构的变化,私人部门直接暴露在国际金融冲击之下。对此,首先需要从金融体系、行业准入和市场秩序多个维度采取措施,激发市场导向的民间投资。其次,从需要从多个角度共同发力来推动居民消费的增长,包括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增加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供给。第三,通过强化环保标准、劳工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使其出口行业的社会成本显性化,同时要清理不必要的出口促进手段,进而抑制原有结构下出口快速扩张对国内供给结构调整的不利冲击。第四,大力发展具有跨国配置金融资产能力的专业金融
-
1107中国宏观经济底部企稳回暖,经济增长的长期推动力问题需要持续关注2017年1-2月数据显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底部基本确认。具体表现为:第一,实际GDP增速企稳,呈现探底回升迹象;第二,工业增速经受住下滑考验;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住跌势;第四,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释放,外汇储备企稳,外需跌幅收窄;第五,价格进入上升通道;第六,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维持在扩张区间。在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之际,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的长期推动力问题值得持续关注,这表现为如下方面:第一,居民消费问题;第二,民间投资问题;第三,资金“脱虚向实”问题;第四,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问题。因此,我们建议:第一,采取多种措施激活民间创业和投资;第二,采取措施扭转居民消费跌势;第三,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有效,强化结构性调控功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四,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维持流动性基本平衡;第五,“稳控”房地产,落实长效机制。
-
1107摆脱“通缩”压力的中国宏观经济2017年开局中国经济呈现出一个最新特征:价格完成“U型”回升。无论是CPI、PPI、进出口价格,还是综合性的GDP平减指数,都呈现出完美的“U型”走势。当前价格走势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本报告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一是价格“U型”回升背后反映了什么?二是价格“U型”回升对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有什么影响?三是价格“U型”回升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四是当前价格走势与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间有什么一般性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对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GDP增速有望达到6.5-7%,CPI涨幅为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