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重要活动 >

长江经济带思想沙龙(第22期):长江经济带城市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路径

1月3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以线上会议方式成功举办长江经济带思想沙龙(第22期)——“长江经济带城市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路径”,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西华大学的专家教授参与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独特的观点。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教授主持。

在主题演讲环节,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再杰教授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绿水青山是“四库”的重要论断和长江经济带规划提出的“四带”战略定位进行了题为“‘四库’理念与长江经济带综合治理”的演讲,指出:“四带”整体上与“四库”密切有关,要用建设“四库”的观点和理念来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此,要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库”重要论述的内涵和意义及“四库”建设的机理和规律。

张教授以绿水青山“四库”建设在贵州的生动实践为引,从三方面给出了绿水青山“四库”理念在长江经济带综合治理中的实践建议。

第一,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按照系统的观念和整体的思维来推动发展,要用系统的、协同的、一体化的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占全国40%以上,涵盖沿线9省2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区域,应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遵循“系统观念”的原则来建设和发展,对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沿江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协同推进全流域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促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第二,坚持紧扣战略定位谋划发展。一是围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的定位要求,做好重点区域的先行先试,短期做示范引领,长期探路子建制度;二是围绕引领全国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带的定位要求,做好大数据为引领的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业态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三是围绕东中西互动合作协调发展带的定位要求,做好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省市的协同,在重点产业梯度转移、资源开发项目布局、能源清洁化开发利用、生态补偿纵横向机制方面逐一破题,实现从区域联合联盟到局部一体化再到全经济带协同发展;四是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内河经济带的定位要求,做好沿江城市经济社会的绿色化升级转型,在产业绿色发展、空间绿色治理、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变革的分类探索,逐步建成世界性的绿色都市圈、绿色新型小镇群、内河治理示范区。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谋划发展。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长江经济带“四库”建设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效服务流域内近6亿人民,进而造福全中国人民;也要充分发挥流域内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相关主体的内生动力。当前需要加强对“四库”宣传教育,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种子“播种”在百姓心中,凝聚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的建设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以“绿色金融与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题目,发表了主题演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生物多样性危机将对金融机构投资带来风险。生物多样性主要包含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次,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高质量至关重要。当物种多样性面临危机时,会因为食物链和生物链的断裂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基因多样性面临危机时,容易发生粮食缺少而产生的全球饥饿危机。生态系统危机会影响到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必然带来金融机构两类风险,一类是物理风险,指生物多样性危机直接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另一类是转型风险,该类风险影响程度更大、更深,指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带来的金融投资损失。

二是开展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将化风险为机遇。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要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并非简单地对项目投资进行否决而是要化风险为机遇,把原来无法投资的具有风险项目转化为可以投资。首先应减少风险管理成本,细化管理行业,着重识别出多样性高敏感行业,包括自然保护区、采矿、农业、畜牧业等21个行业。可按照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标准,对每个风险行业进行细致审核,采取相对应的方法进行风险化解,做到事前防范,使投资的收益大于成本。

三是绿色金融与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管理亟待探索。第一是如何运用金融机构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将具有生物多元性风险的项目转化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的项目,同时给金融机构化风险为机遇;第二是如何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和手段去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收益,使生物多样性项目由主要靠财政转化为市场激励;第三是如何将我国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以及我国绿色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的标准方法和创新实践与全球国家相结合,如何实现大国通过绿色金融手段实现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转移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

在嘉宾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教授:绿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底色,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更应该恪守绿色宣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努力争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绿色转型。绿色产业的选择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问题,要以产业为抓手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现代化。

涂院长认为,长江上游地区特别是西部省份需要将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适度较快的区间,这不能仅是停留在目标制定上,还要落实在产业上,更要有系统协调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西部必须有赶超的新赛道和速度,才能缩短与东部的差距。近几年四川GDP的增长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还应快马加鞭,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道路上做出表率。

涂院长建议:一是注重产业设计规划。除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外,包括四川在内的长江上游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禀赋,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绿色转型,利用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升级改造。另外,服务业具有绿色低碳特征,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在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中有实打实的举措。二是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坚持系统原则,不断创新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协同机制。长江上中下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客观上有所差异,应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制定差异化的制度、政策。三是加大开放力度。应该将绿色低碳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起来。下游东部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高,要用好现有开放平台,上游西部地区也要推进自贸区建设,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与中南半岛、东盟的合作,打造国际绿色产业链。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特征与优化建议”为题,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时代背景。一是协同发展是保障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二是协同发展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三是协同发展是建成我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抓手。第二,研究的科学基础与方法。研究要以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三个理论为科学基础,制定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四个角度的长江城市协同评价体系。第三,特征分析。从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沿海与内地城市子群协同发展能力高度分化。从等级结构特征看,城市协同发展位序分为六类(龙头城市、高级区域中心城市、一般区域中心城市、区域重点城市、地方重点城市,地方一般城市),第四类占比较高。从空间结构特征看,空间集聚效应与空间异质性明显。从四大领域看,交流服务与科技创新呈现的相关性最强。第四,对策建议。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协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高效。充分发挥大型国企、央企领头雁作用,提升优势产业领域领先地位;加大优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构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网络。二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协同促进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压实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扎实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建立健全生态资金投入和补偿机制,加快生态服务产品价值实现;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三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切实提升流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聚焦流域战略性产业链、创新链,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新型举国体制;聚焦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大型科学基础设施全流域开放共享;聚焦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用开放式创新合作。四要促进经济带内外部联系,协同开创双循环新格局。做好带内联动,畅通流域合作通道,实现协同开放,高水平对接RCEP,联动提升,构建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

四川大学西部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邓翔教授从长江流域长期与短期平衡、协调与管理、开发与合作三个方面内容发表演讲。邓教授提出:对中国来说,经济发展仍处于首要位置,但是要做到一个新的平衡,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一个稳定的平衡点。邓教授对此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要关注短期长期问题。首先是要稳住经济、重振经济,提升公众、企业、民众对经济的信心与预期,并不断的发展经济,缩小西部地区与下游、中下游地带的差距;其次是要关注存量的改进,特别是像一些高污染行业,设备的改善、环境的改善空间仍然是很大;最后是在短期与长期平衡方面要关注污染较高地区的发展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要关注特定地区的平衡发展困难,找到解决困难的有效路径,如何建立有效平衡和补偿机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二是要创新和改善长江流域协调与管理。当前长江流域调整和治理难度前所未有,在全球都罕见。因此,需要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方式,可以以分而治之的方式进行。三是要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文明建设开放与合作。中国正面临很多外部的压力,但改革开放应该持续和加强,包括绿色金融发展问题及生物多样性的建设问题,都可以相互汲取先进经验。

长江产业园区规划研究院院长、西华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何东教授: 四川作为长江上游地区在生态治理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下一步要继续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做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四川要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在锂电、动力电池、晶硅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因地制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完善产业上下游,打造清洁能源产业的全产业链。

二是进一步做好土地污染治理研究。在全国,土地污染问题仍很突出,全国土地污染率为16.1%,四川则为28.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应在土地污染治理方面下工作、作文章,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稀土优势,加强科研投入,加快研发生产土地调理液等产品,在强化土地污染治理的同时寻求另一片蓝海。

三是进一步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在工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长江上游地区许多独特文化,各地应该充分依托自身生态优势,挖掘自身文化价值,发展自身旅游产业,如:筠连南丝绸不夜城、凉山州建昌古城。


长江经济带思想沙龙简介:

长江经济带思想沙龙是我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通过“主题演讲+专家研讨”的模式,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理论、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深入讨论,汇聚精英睿智,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