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重要活动 >

长江经济带思想沙龙(第20期):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展望

9月28日晚,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以线上会议方式成功举办长江经济带思想沙龙(第20期),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海南大学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专家代表纷纷发表了各自独特的观点。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教授主持。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马本副教授以新能源汽车的低碳发展为例,分享了四方面内容。

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战略意义。新能源汽车是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标志性和引领性产品。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提升能源安全、缓解空气污染、实现电网智能化和低碳化、推动高精尖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以及发展中国家突破发达国家在传统燃油汽车技术壁垒的重大机遇。

二是新能源汽车应用、产业发展与政策现状。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300万辆。市场规模连续居世界首位,占全球销量的52.5%,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度逐步提升,进入快速增长新阶段。目前国内市场呈现“寡占型”特点,行业内部优胜劣汰竞争加剧,在品牌竞争态势方面,传统自主品牌逐渐占据优势。同时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以一、二线城市私人为主,上海市保有量第一,出现市场下沉趋势。充换电基础设施快速增加,车桩比呈下降趋势。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动力电池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掌握了动力电池核心科技,2021年的市场份额占比33%,而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将是未来技术研发的主战场,目前微控制单元(MCU)仍然以国外厂商为主。经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动力电池装机量远超美国,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少数盈利、多数亏损。土地供给、技术研发能力、动力电池成本和充电设施对产业形成了要素制约。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层面政策收紧,地方政策为了产业发展而展开多维竞争。

三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的挑战。整车生产进入产能过剩阶段,竞争惨烈、盈利惨淡。部分整车企业对于家庭消费市场重视不足,面临发展困境。同时行业面临低碳化转型需求,全产业链低碳面临诸多挑战。受疫情和极端气候影响,原材料成本上升,供应链不稳定。在推广应用方面,国家购车补贴和税收减免在短期内可能取消;部分可再生能源营运车辆盈利能力不足;社区内充电设施建设是短板;个别城市新能源购置指标约束严格;消费观念尚未完全转变;电池报废、换新、回收存在环境污染风险。

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思考和建议。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给予长期、可预期的政策支持,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实行新型举国体制,形成研发合力解决车规级芯片等核心技术问题;二要部分整车企业应当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重视家庭消费市场,并在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系统发力,在未来3-5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三要产业基础好的城市应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持续引进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深化产业集聚,降低整车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四要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企业的上下游利益融合机制,比如互持股份,必要时借助政府的力量保障原材料的供应稳定和价格稳定。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李世杰:

国家推行新能源势在必行,除了实现“双碳”目标以外,能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海南省在推行新能源汽车方面已超前规划,到2030年实现全面“禁油”。探讨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是发展现行比较火热的电车,还是如日本等国家探索氢能源汽车?主要考虑几点问题,一是发展全电车,电属二次能源,而火力发电的地区全面推广电车,是否完全符合低碳目标?二是充电桩布局问题,对于经济密度较高的地区实现充电覆盖较为容易,但对于城乡接合部,新疆等腹地辽阔区域和老旧小区的电桩要实现市场化布局困难。三是电池回收问题,对于未来大量的电车上市投入使用,电池的回收处理和如何再次利用等也面临较大考验。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要局限于当下的电车,可能还需因地制宜,探索更多新能源技术路径,实现多种能源共同发展。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苏剑: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大。从供需关系上讲,中国的消费市场上房地产行业已趋于饱和,目前,中国市场的汽车保有量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潜力巨大。二是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爆发趋势,但还存在充电桩数量不够、生产能力跟不上消费能力等问题,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要务。三是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与能源升级,在大力发展动力电池的基础上,着力加快对氢能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和开发。

中央党校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教授陈安国:

一是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攻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除核心的电池以外,如芯片、电机等技术还比较依赖进口,应加强对芯片等核心领域的研发,牢牢掌握主动权。二是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池规格、充电功率等标准的统一,加强与国际监测机构合作,实现国际标准互认,确保国际国内市场的同步发展。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处于微利的状态,还需要国家继续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的高速发展,如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低息贷款。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昌墩虎:

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切实落到“生态优先”这一基本命题之上,有四个点需注意。一要保证消费者、政府及企业等各方利益的一致性,共同处理好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二要发挥好经济政策的调衡作用,既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调节产业发展与资金供给的关系。三要从原材料供给、生产、排放到回收利用等新能源汽车的完整生命周期来研判产业未来形势与走向。四要做好新能源产业与传统产业衔接的同时,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克:

新能源车有极好的发展前景。一是顺应时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广顺应我国“双碳”的战略背景。二是具有环境效益,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保障能源安全,推行新能源车可以缓解我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度。四是具有经济效益,大规模的市场空间可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也需要关注新能源车的配套服务、供应链的安全性、未来回收、电网负荷等相关问题。

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副局长艾兴乔:

一要强链补链。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存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面对新能源强势风口,地方产业布局必须跟新能源发展趋势能够协同同步和匹配,要保障上下游的生产供应需求,做好长期合理规划和投资,要有整体产业链的思维来弥补薄弱产业链环节。二要技术创新突破。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是新能源赛道里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三元锂电是主流,而未来的电池技术不可预判,在新能源产业技术路线方面应当积极探索。三要资本赋能。围绕着新能源产业链来进行投产联动,带动整个产业集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资本赋能也体现在对产业的投资引导,合理的引导产业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涂永红:

一要抢抓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充满商机,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打开新局面和赢得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长江中上游布局后产生了规模效应,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无限商机,需要各个城市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采用多种新能源技术来支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实施“双碳”战略。同时也要防止出口产品碳足迹过多,导致被欧美国家征收碳税,使我国产品竞争力降低。二要开展行业认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认证,抢占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三要金融赋能。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制定补贴政策,积极引导消费者转变购买新能源汽车观念。不断投入资金突破新能源产业“卡脖子”技术,通过制定绿贷和绿债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及其上下游产业链。


长江经济带思想沙龙简介:

长江经济带思想沙龙是我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通过“主题演讲+专家研讨”的模式,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理论、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深入讨论,汇聚精英睿智,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