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专栏 > 客座研究员 > 李伟 > 发表文章 >

2018年6月6日 【求是网】李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谱就亲民德至善的正义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求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

良好的生态、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体是每个个体时刻都需要的基本生存要素,是人人都应该享有的生态环境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因为片面追求GDP产出,破坏生态环境,以至于广大人民群众,连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源都不能拥有,那我们要这样的发展来干什么?

  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大政治问题,顺应民生民意民心追求生态环境公平,是至善之举,是正义之歌。生态环境作为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比其他任何公共产品都更重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提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把生态环境这种基本的公共物品提到重大政治的高度,恰恰是在追求最基本的正义,是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基本善;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伦理道德追求的至善,即让每一个个体都能享从这个福利改进中受益的做到极至的至善;还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首次系统探讨正义理论时借苏格拉底之口阐释论证的“正义是至善”。

  公平和正义的达成,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生态环境这样的基本公共产品,是否具有能达成公平和正义的政治秩序,不仅直接影响民众福祉,也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生态公平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前提,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支点和实现方式,涉及到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解决。此外,生态环境公平和正义还不仅仅止于社会体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基本的公平,也是人与自然体系中,生物之间最基本的公平。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也论及哲人王将追求内圣外王之至善境界维系正义。政治领导人积极追求、务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体现了极大的政治智慧、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面对未来敢于担当的勇气。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带给全体人民生态环境改善的福利,受益尤其多的是那些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而境况恶化的困难群众。而这样的困难过去在旧模式旧动能下可能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而今我们下大力气,以千年大计、根本大计的要求来抓生态文明建设,修复生态,治理污染,新常态新动能新模式下,把人民从旧模式下潜在的生态环境的灾难和危害的潜在威胁中彻底解放了出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许多地区的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矛盾非常突出,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相称。虽然近年来中国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巨大努力,环境质量趋于稳中向好,持续好转,但是基础并不牢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生态环境质量仍然是短板,与美丽中国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成为紧迫和长期的艰巨任务。

  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站在全局高度,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再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总书记最牵挂的人是困难群众,深受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困扰的困难群众同样早就在总书记的关注之中,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然而,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大道明德,正义当歌。总书记的讲话蕴含了深切的民生关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也必将深受人民爱戴。以时代最强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谱就一曲亲民明德至善的正义之歌。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战略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8-06/06/c_1122947735.htm






版权 ©2018.中国人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