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中宏网】肖汉平: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需要长远谋划又要落到实处(二)

三、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赋予长三角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引领长三角区域和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半壁江山,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区域还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20年8月20日,国家领导人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国家领导人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更好发挥长三角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领导人强调长三角要在三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同时,引领全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这三个方面包括:

1、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新发展阶段,面对逆全球化的回头浪,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区域经济基础雄厚,经济活跃度高,市场规模庞大,长三角可以充分发挥人才富集、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和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在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条件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2、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全球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产业不断形成,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大对新技术和产业投入力度,以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这一客观外部环境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长三角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集聚区,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总体上看,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强,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在产业基础上,长三角区域产业基础现代化程度高,产业基础雄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长三角可以充分发挥人才富集、科技资源丰富,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锻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3、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目前,全球正处于国际经贸规则大变局的关键期,以区域性自由贸易区为代表全球经贸规则高标准化趋势明显,一些新的高标准贸易协定陆续提出。涉及零关税、服务业开放、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及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这些协定全部生效后,将覆盖55%以上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推动相关领域新一轮贸易制度和规则高标准进程。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也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带,上海还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自由贸易改革试验先行区,在新发展阶段,上海及长三角应积极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及早研究这些标准的影响和对策,推进建设与其相衔接的制度体系,适时推进更高标准的开放举措,在更深层次上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总而言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而且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综合实力。

四、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非一日之功,既要长远谋划,不断探索,又要干在当下,落到实处

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仅需要科学规划,更需要实际去落实规划。在推进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三省一市各自优势转化为长三角区域整体优势,为全国发展、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赋能,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提供关键战略支撑点。2021年6月1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落实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在新发展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次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长三角“高质量”和“一体化”机制,“分区域”和“分领域”,一点带面,从交通互联互通到科技创新协同,从产业链联盟到生态共保联治,从公共服务跨省通办到民生共享,扎实做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一步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继续提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统筹推进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发展,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各地发挥要素禀赋优势,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分工和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就难以有效实现。在新发展阶段,不仅需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需要在新基建上实现互联互通,让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交通设施措施,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动能。

2、继续推进三省一市更高水平协同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过去几十来,对外开放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长三角区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长三角区域的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展自由贸易改革试验的地区。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江苏、浙江、安徽都设立各自不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不同领域开展自由贸易改革的探索活动。随着去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全国自贸试验区战略布局实现长三角三省一市全覆盖。今年5月10日成立的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在全国率先迈出自贸试验区跨省域联动发展步伐,协同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十大服务功能。在新发展阶段,长三角区域应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依托,探索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模式和新思路,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开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

3、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有竞争力的企业。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技术是国家在未来20年中获得优势的关键途径。能够利用科技提高生产率的国家将拥有更多的经济机会,并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发展和社会问题。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未来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依托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协同创新和原发性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4、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和完善太湖协调治理机制,推动长三角绿色发展。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是全球能够达成共识的少数领域之一。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碎片化等问题突出,流域保护性功能不足,流域生态功能受损,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内容,长三角区域是长江经济带的下游地区,横跨三省一市,长江河段和太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同样突出,因此,在一体化机制下,推进长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和建立太湖协同治理机制,无疑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

此外,韩正副总理明确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长效机制,坚决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业影响投资和消费,事关民生和发展。长三角区域是我国大城市住房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在应对住房问题带来的挑战中,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本定位,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弱化住房的金融属性,强化住房的消费属性,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在此基础上,需要政府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抑制非居住房屋需求,有效弱化住房金融属性,稳定并逐渐降低房价/收入比,让住房回归到满足人民居住需要的定位,让房价反映住房的民生价值,从根本剔除住房的投机价值。同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增加大城市住房有效供给。满足不同类型家庭的住房需求,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肖汉平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来源:中宏网

链接:https://www.zhonghongwang.com//show-278-208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