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鄢杰:关于振兴藏区乡村经济的几点看法
——在第十一届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暨乡村振兴发展峰会上的发言
藏区是我国特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滞后,贫困程度较深,生态环境脆弱,是典型的乡村经济。藏区乡村经济地域广阔,乡村从业人员占了人口的70%以上,乡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农牧民传统观念浓厚,乡村资本投入不够,乡村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薄弱等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和振兴藏区乡村经济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藏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乡村经济发展条件。长期以来藏区曾经“交通基本上靠走,通讯基本上靠吼,治安基本上靠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极大地制约了藏区资源的开发、商品的流转和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制约了藏区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要不断挖掘藏区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并提升产业化程度,提高产业竞争力。藏区具有丰富多样的特色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一方面要不断发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另一方面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还要注意将产业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化,一定要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不断用新技术提高产品品种质量和品种升级换代,强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藏区种植业产品严重老化,畜种也不断退化,在农牧区要加快良种推广和畜种改良,深入研究育种繁殖、栽培饲养、植保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切实有效地栽培和饲养技术和管理模式。县乡政府在振兴乡村经济中要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县、乡、村三级农科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科技推广应用和创新发展。
三加强乡村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实行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确保农技推广工作产生实效。在牧区,重点是搞好以种源基地为中心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县畜种站为龙头、乡镇综合站为纽带、村一级改良配种员为基本队伍的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农技服务组织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传动器,当前应在重点抓好乡镇农技服务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建立村级服务组织,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县科技部门为龙头,乡镇农技服务组织为基础,民间科技组织为纽带,村组服务体系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支持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
四是要加快转变农牧民观念滞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新型农牧民,充分调动农牧民参与生产经营积极性,让广大农牧民成为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的能动主体。长期以来藏区农牧民传统观念浓厚,很多农牧民“吃在酒上,穿在银上,用在神上”,认为“养猪为过年,养羊为御寒,养鸡为的是换盐巴钱”,把“牲畜”作为财富代表,商品经济观念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藏区乡村经济的发展。此外,藏区乡村经济发展中农牧民参与意识不够,参与市场经济的主动性不强,很多时候是地方政府唱主角,甚至部分农牧民成了围观者,在促进藏区乡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五是要处理好藏区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分配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藏区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农牧民家庭民居民俗接待服务业竞争不断加剧,地方政府和村委会要加强协调管理,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业完善行业协会管理,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形成乡村文化旅游经济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是加强对藏区乡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扶持,提高乡村资本投入。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发展乡村经济的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七是要积极培养藏区乡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增强带头致富的示范效应。
总之,藏区乡村经济振兴涉及到经济、生态、民族、宗教等一系列的问题,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既要积极发挥组织引领服务的职能,更要调动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大伟大事业中来,并处理好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才能振兴藏区乡村经济,实现藏区长治久安。
发文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