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川报观察】廖宏斌:把握新形势新变化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深推进,全省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处于深刻的调整、变动和变化之中,社会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讲话中也特别强调,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四川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深入分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新形势下,密切结合四川社会发展实际,正确认识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社会治理中遇到的新问题,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川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

社会分化趋势明显加剧。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全省社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利益格局变动明显加速,城乡居民思想观念明显变化,城乡之间以及城乡内部的利益分化明显加深,社会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

动态治理进程明显提速。社会主体不断增多,治理空间不断扩展,治理规模不断加大,治理内容日益复杂,社会组织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变革组织治理方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全省范围来看,社会治理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自组织、适时、顺变和动态发展的特点。

社会治理风险明显叠加。四川省面积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文化形态多样,社会治理复杂性和难度本来就很大。转型时期,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各种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更是加剧了社会治理的风险与压力。

推进四川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建议

强化社会治理顶层设计。优化社会治理立法,明确治理边界,确保政府与社会在法定范围内各负其责、各履其职、各展其能。重视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和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社会治理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有力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作风优良、业务精湛、覆盖全省的社会治理人才工作队伍。构建风险排查与矛盾化解机制,准确排查社会风险,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统筹推进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设,促进社会治理信息全域开放、全省共享。

创新治理参与体制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以城市社区或农村村社为依托,建立起统筹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机制,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建立相互衔接、运行高效的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社会公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科学界定评价主体、对象与方法,建立以城乡居民为主体、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绩效评价机制。

提升信息平台服务能力。聚焦城乡居民实际需要,建立社会治理与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信息化服务平台,畅通民生服务和政务服务通道,提升基层社区治理的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体系。建立省级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加强社会治理信息的精准研判、精准服务和精准反馈,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区域性、行业性、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提升社会治理保障水平。建立统一领导、协调有方、运行有序的领导机制,加强全省的社会治理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保障。优化资源筹集机制,拓展社会治理资源筹集渠道,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社会建设,强化社会治理资源保障。建立作风优良、技能精湛、覆盖城乡的社会治理工作队伍,强化全省社会治理工作人才队伍保障。积极搭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治理信息技术水平,强化网络管理平台保障。建立健全风险预估—信息研判—信息报送机制,强化风险预警管理机制保障。优化社会治理立法,建立系统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加大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

促进社会治理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治理协调发展,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将社会治理与城乡统筹、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提升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城乡之间社会治理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以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协调性为重点,加强区域之间社会治理的对口帮扶工作,促进社会治理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序流动、均衡配置。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加大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和财政投入,切实解决好社会治理行业结构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的问题。

发文来源:川报观察

发文链接:https://cbgc.scol.com.cn/thinking/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