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罗来军:世界需要“心灵全球化”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演讲,指出:(世界各国)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还指出: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世界各国之间不仅需要推进经济全球化,而且还需要推进“心灵全球化”。心灵全球化是比经济全球化更为重要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根基和保障。没有心灵全球化,就不可能有持久成功的经济全球化。
所谓“心灵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民心相通。中国致力于“心灵全球化”的典型例子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其所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把民心相通作为国与国进行沟通合作的重要内容。刘奇葆同志曾强调,我们共建“一带一路”,既要实现道路互联,更要实现心灵相通。可以说,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正式开启了世界各国心灵全球化的序幕和历程。而且,心灵全球化已经取得了看得见的成就。中国已与众多国家互办国家年、文化年、旅游年,举办博览会、艺术节、图书影视节展等,开展智库、媒体交流对话,大力开展文化公益事业合作,积极推进彼此之间的心灵沟通。进行人文交流合作是架起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中国持续地多渠道地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合作。
“心灵全球化”已经在国内外有了极大凡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曾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积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合作,多样文明的对话与交融,构成了别具特色的“丝路精神”,形成了五色交辉、八音合奏的当代文明交流盛况,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专员杜晓帆说:“文化诉说历史,历史凝结文化,文化的交流是最重要的交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说到底还需要民心相通。”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认识到民心相通和民意相亲的重要性,在“心灵全球化”上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致力于“心灵全球化”的意愿和行动也越来越多。
“心灵全球化”的行为和意愿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亦有重大痕迹,并不是我们今天的发明。比如古代丝绸之路上各国的交往,驼铃阵阵,络绎不绝,无论环境如何艰险,都无法阻挡驼队前进的脚步,正是这种顽强的民心跨越了各种艰难险阻,才有了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东方游记等史诗故事,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今天,中国以民心相通为思想基础和精神导向大力倡导国际合作和各国交往,跨越和抚平不同国家民众之间的心理隔阂,包括民族恩怨、制度分歧、利益冲突、文化摩擦、宗教壁垒,致力于打造人类心灵之间的精神共同体,这即是真真正正的“心灵全球化”。
然而,开启和推动“心灵全球化”也并非易事。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经济水平等复杂多样,而且存在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矛盾和恩怨,要想在如此复杂情况下实现“国相交”、“民相亲”、“心相通”绝非弹指之力、朝夕之功。但是,中国从文明的角度,持续地推进各国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互鉴。这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就是中国推进人类心灵互通的又一重大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中国搭台,世界唱戏。世界各国的民心相通,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各国人民的不断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诠释并发展出人类历史上灵魂共通精神共鸣的心灵全球化。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罗来军)
原文链接:http://politics.rmlt.com.cn/2019/0517/5471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