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光明日报】罗来军:如何把住“城市入口”“通勤往返”安全关

编者按

  2月10日起,全国许多地区陆续复工复产。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一场逐步恢复有序生产的“经济保卫战”随之打响。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 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做好春节后返程和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尽早恢复正常生产。

  返城潮、复工潮,对城市的疫情防控与正常运转提出了新的严峻考验。城市管理部门、各个相关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应怎样做好妥善准备,以确保平安复工、有序生产?应如何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光明智库约请专家为您解析。

1.看交通:如何把住“城市入口”“通勤往返”安全关

  记者观察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面对1000万左右人口集中流入的难题,对交通防疫作出全方位部署:铁路,红外线测温仪覆盖所有出入口,电脑大屏实时监测旅客体温变化;高速公路,实行“入深车辆提前申报制度”,启用“深眼”系统对入深车辆进行全面扫描;机场,进出港旅客体温监测全覆盖;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戴口罩、通风、消毒,各项硬规定,一个都不少。

  光明智库: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等是返城人员进入城市的第一道屏障,而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承载着人员的往返流动。如何把好这两大关口,确保“流动中的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罗来军:

  回家过年的人口大量返回城市,返城路上、车站机场,以及返城后的地铁、公交车等场域,都是传染性极高的环节。面对疫情中的返城高峰,我们既要确保路途上的安全,还要确保回城后市内交通的安全。要清醒地认识到返城人流规模大、流向复杂等困难,多元主体协同行动,采取环环相扣的一揽子措施,全程、全方位把住交通入口“安全关”。

  第一,各地政府应统筹掌握该地区全部复工复产企事业单位信息,指导企事业单位制定合理的人员分批返城方案,根据生产紧要程度实施错峰复工,以尽量减轻人员密集涌入造成的防疫压力。

  第二,交通运输部门应对每日返城人员状况进行科学研判、制定多套应对预案,并对人员流动情况、机场车站等人群聚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严格落实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消毒、通风等必要措施,在车站、机场等公共场合做好防控部署,做到体温监测全覆盖,并设立医学观察场所,对重点关注乘客进行及时妥善处理。

  第三,企事业单位要做好员工返城的交通准备工作、交通安全防范宣介工作,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通过包车、设立通勤班车等方式,最大幅度降低员工与外界接触感染的风险。

  第四,员工个人要增强交通安全防范意识,返城后尽量减少乘坐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如果确需乘坐,要做好严格防范,到达目的地后及时清洁消毒。

      此处已省略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斯敏、张胜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02月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