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人民论坛网】肖汉平:应对全球变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一带一路”融合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扩大投资和贸易,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有必要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和沿海港口的联通功能,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依托,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进程,加快与“一带一路”融合进程,实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诉求。

共建“一带一路”是弥补全球经济治理赤字和发展赤字的重要公共产品

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风险明显加大,加之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长不平衡加剧。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诉求的差异性日益扩大,而在传统的国际经济合作交流机制下,各国利益的协调难度不断提升。世界迫切需要一个充满活力且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来满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诉求。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依靠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基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和地缘因素等的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加入。面对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困局,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彰显中国的责任和担当,而且彰显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广泛认同。到2020年底,我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欧亚大陆、非洲和拉美在内的世界各国。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命名“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是沿线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主动创造出来的,古代“丝绸之路”浓缩了亚欧大陆上持续数千年的贸易和交往史。“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历史上丝绸之路存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分。陆上丝绸之路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到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都起于汉代,盛于唐宋元明时期,支撑着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往来。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政府倡导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旨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公共平台。在现代,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和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以弥补全球经济治理赤字和发展赤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对美好未来追求,是对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中国发起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是中国为国际合作与发展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的核心是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地缘经济合作,而非地缘政治博弈;“一带一路”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不是一些西方国家媒体所说的“债务陷阱”。“一带一路”为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一带一路”涵盖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实现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统一,有助于推动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和贸易极大地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累计达9.2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136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设立企业约2.7万家,累计实际投资599亿美元。

“一带一路”是一个动态、开放和包容性强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平台。“一带一路”不同于传统的倡议,也不同于传统的有附加条件的西方经济援助,它欢迎世界各国广泛参与,不排斥世界任何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与物流、金融服务、电信与科技的共建和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四大支柱产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活跃了当地经济,改善了当地民生。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

共建“一带一路”目的是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模式,谋求同沿线国家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以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搭建分享发展经验、共享发展机遇的多方经济合作平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困于“贫困陷阱”“低收入陷阱”。发展经济、实现繁荣富强是这些国家的共同愿望和基本追求,经济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减少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宗教和文化冲突。而要发展经济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贸易为其具有优势的产品出口提供市场。

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发展,已被经济学理论和发展实践所证明。开放作为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先决条件,它与较高储蓄率、鼓励出口、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等因素共同作用以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通畅可靠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区域间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是实现对外开放的关键条件。当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要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国内基础设施条件。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工程周期长、回报速度慢,私人资本很难介入,而发展中国家政府普遍财力不足、负债较高,导致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较大,严重限制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共同投资和共同建设,来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以加强沿线各国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最终推动世界经济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重点。根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一带一路”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据有关专家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占全球经济规模的三分之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规模需求或高达6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近些年来,我国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风险案例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投资目的地,减少对高政治风险的国家投资,增加对投资环境友好地区的投资,培育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战略支撑点。

在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中可发挥关键作用

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全球化发展新趋势,推动全球贸易资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覆盖11省市,经济总量占中国的半壁江山,国内诸多重要产业,如、汽车、家电、钢铁、石化、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其中,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由于独特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强大的金融实力和巨大市场规模,长江经济带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中可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很多城市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上,具有承启东西、牵引南北的区位优势,在我国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和协调区域发展格局中处于突出的地位。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带,长江经济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同时,通过扩大进口为其出口提供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产业和技术优势,开展出口贸易、国际产能合作和工程建设承包。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将有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和技术优势,扩大“一带一路”的投资和贸易规模,而且有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带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活动的中心和活力所在。自中国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一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共建工作。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投资和贸易在经历2020年相对低速增长之后,今年前5个月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36万亿元,增长27.4%,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9.6%。其中,出口2.46万亿元,增长29.6%;进口1.9万亿元,增长24.7%。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464.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08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5.5%和58.5%。

中欧班列是目前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国家的重要通道。借助中欧班列和沿海港口航运,长江经济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目前长江经济带相关省市主要城市均已开通中欧班列。如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重庆是我国第一个开通“渝新欧”中欧班列的城市,目前累计开行近8000列,居全国第一,已形成30余条成熟运行线路,辐射亚欧26个国家近40个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游,湖南四个主要城市自2014年以来,已开通10多条线路的中欧班列,覆盖30个国家,累计发出1200列。在长江经济带下游,浙江义乌自2014年首次开通“义新欧”班列以来,目前已成为全国运营方向最多、载重率最高、跨越国家最多、运输线路最长的中欧班列。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合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打通了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中欧班列自2016年统一品牌以来,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当年开行共计1702列,而2017年就跃升至3673列。中欧班列作为中欧货物贸易往来的主要载体,发挥着保障基础设施联通和供应链畅通的关键作用。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引领下,预计未来中欧班列将成为开拓欧亚大陆货源、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物美价廉进口产品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高质量和绿色发展基础上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提升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按照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设立的改革开放试验区,目前覆盖全国21个省市的主要城市。共建“一带一路”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有9个省市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和云南。其中,“长三角”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是中国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今年5月10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联盟涵盖长三角地区11个城市,涉及长三角的核心经济功能。在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将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实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者:肖汉平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来源:人民论坛网

链接:http://www.rmlt.com.cn/2021/0624/6171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