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宜宾动态 >

澜湄六国谋“共赢” 长江首城听“师说”

澜湄六国教育精英齐聚宜宾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中,我们便可感受到,自古以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

从时间上看是如此,从空间上看亦是如此。世界各国都在为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不断探索、交流、合作。

阳春三月,澜湄六国的嘉宾们,就为了教育这件大事相聚在长江首城,这场现代的、跨国的“师说”,其精彩程度也足以令人赞叹。

22日,“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在宜宾举行。


汇聚六国资源的盛会

3月22日上午,澜湄六国学生用中文共同唱响了一支歌曲。在轻快的旋律中,以“同饮一江水,共赢新时代”为主题的“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在宜宾拉开帷幕。这也是四川省首次在澜湄合作框架下举办的大型国际对话活动。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简称“澜湄合作”),是指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实施可持续开发和开展互惠务实合作,旨在深化6国睦邻友好合作,促进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国家发展差距,助力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地区一体化进程。2016年3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启动,2018年3月,首个“澜湄周”举行。

各国学生同唱一首歌。

“三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澜湄合作始终保持加速度,由构想变为现实,从培育期加速进入成长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亚洲司正司级参赞李志工介绍,澜湄合作从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领域,拓展到教育、媒体、医疗卫生、青年交流等领域,形成了官产学媒多点发力、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作为2019年“澜湄周”子活动之一,此次在宜宾举行的“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聚焦澜湄6国经济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汇聚澜湄6国教育资源,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人文学术交流,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同时,此次论坛也致力于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澜湄区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泰中友好协会会长、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介绍,目前泰国已经与世界各地的许多教育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也非常期望在当下和今后的一段时间,能够进一步加深和中国内地高校的合作。“我们来到本次论坛,也是为了启动一段友好的关系,能够和大家建立和谐共荣的关系。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和中国的经济同频共振。”


嘉宾发表主旨演讲。

澜湄六国版“师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此次论坛聚集了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的300余名嘉宾。论坛举办期间,嘉宾们相互交流,分享各自关于教育的观点,各国在发展教育中的经验。

越南教育培训部国际合作局局长范光兴认为,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各个国家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与全球发展相融合、相匹配,必须在教育中加入相关的课程,让广大学生具备国际视野。”为此,他建议,各方建立创新教育和培训分享经验机制,加强政策制定者、专家、 学者、学生、教师的互访和交流,建立学校合作项目、联合培训项目、大学研发项目。

“我们国家积极参与和响应澜湄合作,希望和其他5个国家并肩合作,推动各项政策顺利实施。”缅甸教育部研究和创新司司长温凯穆希望,通过一些中小型的教育项目来推动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教育领域的发展,并加强人文合作和交流。

此次论坛还设置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中学教育三个分论坛,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对于进一步丰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内涵、促进澜湄区域国家地方教育的全面交流与合作、服务区域内各国对外开放,以及推动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

“我认为,此次论坛的成果将会对我们的教育发展起到突出的贡献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合作机制、推动人文共同体以及一些研究项目的合作、教育留学交流计划等方面。”老挝教育体育部国际司司长斯思拉冯萨相信,通过各国积极的努力,通过合作的开展和各类论坛的举行,一定能够深化澜湄6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合作,增加互通。


现场举行了协议签署仪式。


项目签署成果丰硕

“本次‘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不仅是四川与澜湄区域国家地方教育最新合作实践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参会6国代表共同就促进教育共同创新发展、增进友谊、深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正如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彭翊所说,此次论坛是一次深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一批双边合作项目由此达成——宜宾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东盟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西华大学与泰国易三仓大学签署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四川轻化工大学与老挝占巴塞大学签署留学生及文化交流备忘录,宜宾学院与缅甸曼德勒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与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泰国兰实大学、越南大南大学药材学院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巴巴萨职业技术学院签署鲁班工坊共建协议。

据悉,本次论坛实现26个项目成功签约,宜宾市一中加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AFS项目和“一带一路·同一课堂”项目。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巴蜀文化暨创新创业交流活动项目。“为深入落实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加强澜湄6国青年的交流合作,推动6国青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澜湄区域经济发展,共同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团省委联合四川省教育厅、宜宾市人民政府将共同举办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巴蜀文化暨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唐经天介绍,活动将于今年6月邀请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5国共计50名优秀青年代表来川进行交流访问,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教育、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组织6国青年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论坛上还举行了宜宾市教育对外交流协会揭牌仪式。


宜宾市教育对外交流协会揭牌。


魅力宜宾“双城记”

“大学环境很好,学习氛围很浓,这样的环境,我想我的学生们也会喜欢的……”3月23日,老挝占巴塞大学副校长朋萨汪·帖帕苏立同在实地参观考察临港经开区大学城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与会嘉宾分别前往临港经开区大学城、翠屏区天立学校、智能终端产业园等地,对宜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教育合作考察访问。

宜宾近年来“双城”建设的成果,也借由此次论坛的召开展示在各国嘉宾面前。

2016年,针对宜宾实际,市委、市政府坚定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决定在临港经开区建设大学城、科创城,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宜宾已与16所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12所高校签署了项目落地协议。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一期)、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3所大学建成投用。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所产研院已正式挂牌。这些院校围绕专业优势和产业需要,将积极开展各类“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由此,全市普通高校由2所增加到6所,在校大学生增至5.3万人,留学生近600人。

今年,宜宾将建成四川大学宜宾园区(一期)等3所高校,启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一期)建设。预计到2021年,全市高校将达到10所、在校大学生突破10万人,宜宾还将加快建设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

“通过这次论坛,宜宾将展现更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教育未来的发展。”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何文毅认为,此次论坛在教育、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实质性成效,将对宜宾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形成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据了解,宜宾还将设立“留学宜宾奖学金”,鼓励包括澜湄区域在内的国家和地区优秀学生来宜留学。

来源:宜宾发布、宜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