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释放“黄金经济带”更大动能
原标题:绿色长江航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释放“黄金经济带”更大动能
《经济日报》记者 郑明桥 柳 洁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建设生态航道、重现岸线风光、探索多式联运、整治船舶污染……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一年多来,长江航务管理部门通过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四大抓手”,积极推进绿色长江航运体系建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长江沿线,新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开。
9月10日上午,记者在位于湖北鄂州水域的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Ⅱ标段看到:岸边,广阔的边坡上布设了大片钢丝网格,网格由卵石填充,边坡整齐划一,既可实现护岸功能,又可满足水生植物生长,改善局部水生生物栖息环境。江中心,工程船正将一片片6米长、40米宽的联锁软体沉排缓缓沉入江中。“这些‘沉排’就是给江底沙洲盖上‘被子’,一方面可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控制引导江水冲刷长江主航道下的淤泥,扩宽加深主航道。”该标段项目经理李赟告诉记者,该工程生态投资高达4.55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2.17%。
通过整治,该段航道最低维护水深将由4.5米提高至6.0米。据测算,航道水深每提高0.1米,2000吨级的货船就可多装载170吨左右货物。“长江中游航道寸水寸金。”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说,到2022年,将有效解决长江干线航道“两头深、中间浅”问题,形成一条串起湘、鄂、赣、皖四省的“水上快速路”。
随着长江黄金水道的“梗阻”逐步被打通,位于武汉阳逻港的国家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也迎来发展黄金机遇期,去年陆续开辟了“上海—武汉—川渝”“上海—武汉—陕西、新疆”两条双向物流大通道,今年又成功开通“沪—汉—蓉”外贸箱铁水联运线路。长江新丝路物流公司现场运营负责人程巧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外贸线路“上海—德国”为例,集装箱铁水联运时间比纯海运节约24天,比公铁、铁公水联运运输成本分别下降6200元/标箱和1000元/标箱。
9月11日,在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一艘艘船舶接上了岸电。“以往我们在待闸时,船舶使用柴油发电维持运转,会造成多种污染。现在,综合服务区推行绿色能源服务,采用船电宝、岸电桩、T型箱等方式,为待闸船舶供电,基本没什么污染了。”待闸的“翔渝908”船船长李永胜说。
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是长江绿色港口建设的一个缩影。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承担了沿江地区83%的煤炭、85%的铁矿石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但同时,长江大保护对长江航运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升级优化过闸安检、能源供应、船员服务等具体措施,加快实现船舶零排放、垃圾全回收、岸电全覆盖,有效破解了三峡大坝以上水域待闸船舶集中靠泊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难题,为长江干线全面开展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设提供了样板。到2020年底,长江沿线主要港口码头将实现岸电全覆盖。
沿江而上,记者欣喜地发现,使用清洁新能源的船只越来越多了。近年来新建及改建LNG动力船195艘,内河纯电动力公务船、客船也将陆续投入使用和运营;在三峡库区,正加快研发与推广应用大长宽比示范船型、高能效船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等;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船只。目前,长江水系累计拆解、改造老旧运输船舶5万多艘,接近长江水系内河运输船舶总数的一半。长江干线货船吨位增长了近2倍,而长江干线船舶的单位能耗则下降了20%。
打出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组合拳”,长江航运释放出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长江干线形成了三大航运中心、22个主要港口和26个水运开放口岸。长江水系14省市拥有内河货运船舶近12万艘,干线货船平均吨位1780吨,居世界先进水平。
原文链接:http://paper.ce.cn/jjrb/html/2019-09/22/content_401322.htm